同“运筹决策”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武帝纪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运筹决策”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武帝纪论》:“太祖
详细解释
罪过很多,累积如山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刘封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罪孽深重。愆:过失;戾:罪过。罪过很多,累积如山。 复制出处:晋
详细解释
谓柔弱的身体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朗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谓柔弱的身体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朗传》:“且少小常苦被褥泰
详细解释
见“同休共戚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费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同休共戚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费诗传》:“同休等戚,祸
详细解释
道理严正公允,措词简炼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进葛瑾传》:及吕壹诛,权又有诏切磋瑾等,语在权传。瑾辄因事以答,辞顺理正。道理严正公允,措词简炼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详细解释
慰问救济年老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吕蒙传》: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,问所不足,疾病者给医药,饥寒者赐衣粮。恤:救济;存恤:慰问救济;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;耆老:指年老的人。慰问
详细解释
以武力割占部分地区,在一国之内形成对抗的局面,以称雄一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皓将败,与舅何植书曰:‘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,奋三千之卒,割据江南
详细解释
恭恭敬敬地沉默,不讲话,保持肃静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刘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神态。默:沉默;守:遵守,保持。恭恭敬敬地沉默,不讲话,保
详细解释
接近完结的生命。指人至晚年,快要死去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宁传》:荷栋梁之任,垂没之命,获九棘之位。垂:快要,接近;没:终。接近完结的生命。指人至晚年,快要死去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指可以维持生计的家产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。奴:拟人化的说法。指可
详细解释
使人非常愤恨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肃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令:使;切齿:牙齿相磨切,表示极其愤恨。使人非常愤恨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
详细解释
自己刻苦地磨练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贾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砥砺:磨刀石,磨练。自己刻苦地磨练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贾诩传
详细解释
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大规模行动。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
详细解释
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王蕃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承颜:顺从他人的脸色;顺:顺从。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发生什么情况,就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蒙传》:酒罢,蒙问肃曰:‘君受重任,与关羽为邻,将何计略,以备不虞?’肃造次应曰:‘临时施宜。’临时:到事情发生的时
详细解释
比喻居心险恶,不可接近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陈震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居心险恶,不可接近。鳞甲:比喻人多巧诈的心。比喻居心险恶,不可接近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黄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行为改变等。改、易:改变。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
详细解释
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诸葛恪传》。裴松之注引晋・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蓝田生玉,真不虚也。”一般作宾语,比喻贤父生贤子。旧时比喻贤父生贤
详细解释
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
详细解释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文帝纪》裴松之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
详细解释
请人代做文章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请
详细解释
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华敷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大规模行动。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
详细解释
爱护、重视人才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爱护人才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圣姿硕茂
详细解释
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国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国渊
详细解释
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昶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有远见。料:揣度。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。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。亦作“万人敌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关羽等传评》 。一般作宾语,指勇武善战。敌:对抗。指武艺高强可敌强
详细解释
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。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,不难渡过。亦作“航一苇”。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贺邵传》。一苇:一捆芦苇
详细解释
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太史慈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各种境遇。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详细解释
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卫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十分荒凉。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卫觊传》:“当
详细解释
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姜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未然:没有成为事实。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忍受耻辱;承当重任。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陆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忍受耻辱;承当重任。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
详细解释
仍在增加,不见减少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宁传》:又年疾日侵,有加无损,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。损:减少。仍在增加,不见减少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宁传》:又年
详细解释
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知错就该。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。 复制出处:晋
详细解释
同“饥不暇食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饥不暇食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
详细解释
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鲂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神态。语:谈话;计:计算。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详细解释
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费祎传》:且王与君侯,譬犹一体,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,愚为君侯,不宜计官号之高下,爵禄之多少为意也。忧喜、福
详细解释
指处于远离君王或中央政权的地方,下情无径上达,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效命先驱,毕命轮毂,虽无大益,冀有小补。然天高听远,情不上通,徒
详细解释
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。亦作“当世才具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曹肇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当世:当代,现世。才:才华。度:气度。当代具有才华
详细解释
亲身来到某个地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亲自面对。亲身来到某个地方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
详细解释
够一年用的储蓄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毛玠传》:生民废业,饥馑流亡,公家无经岁之储,百姓无安固之志,难以持久。岁:一年。够一年用的储蓄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毛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