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相关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论语的成语有【和而不同】【驷不及舌】【子为父隐】【心有余而力不足】【以德报德】【博文约礼】【闻一知二】【众星环极】【夫子自道】【欲罢不能】【有过之而无不及】【社稷之臣】【适可而止】【虎兕出柙】【披发左衽】【敬事后食】【事在萧墙】【枉道事人】【父母之邦】【天纵多能】【礼让为国】【力不同科】【兄弟怡怡】【死而后已】【伯牛之疾】【杀鸡焉用牛刀】【出纳之吝】【仁者乐山】【节用爱民】【一理贯之】【无所错手足】【近悦远来】【成事不说】【侃侃訚訚】【居下讪上】【富而好礼】【兴灭继绝】【表里如一】【大动干戈】【化若偃草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和而不同

hé ér bù tóng

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

详细解释

驷不及舌

sì bù jí shé

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说一不二。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

详细解释

子为父隐

zǐ wéi fù yǐn

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。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 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周秦》:“闻子为父隐,父为子隐,未闻父子之相坐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

详细解释

心有余而力不足

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

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,而无法做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分句,表婉约拒绝的意思。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,

详细解释

以德报德

yǐ dé bào yu

用恩惠报答恩惠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知恩图报。德:恩惠。用恩惠报答恩惠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

详细解释

博文约礼

bó wén yuè lǐ

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虚心向学。博:金我,广;约:约束。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

详细解释

闻一知二

wén yī zhī èr

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众星环极

zhòng xīng huán jí

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北辰,北极星。共,“拱”的古字,环绕。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譬如星之环极,叛赫戏以辉煌。”一般

详细解释

夫子自道

fū zǐ zì dào

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,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。也用在不好的一面,意思是指摘别人,却正指摘了自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弄巧成拙。指

详细解释

欲罢不能

yù bà bù néng

想停止却又收不住。指因各种原因(包括迫于形势)无法中止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处境艰难。罢:停;歇。想停止却又收不住。指因各种原因(包括

详细解释

有过之而无不及

yǒu guò zhī ér wú bù jí

达到。相比之下;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用于人、事或物的比较。一般用作宾语。过:超过;及:赶上。达到。相比之下

详细解释

社稷之臣

shè jì zhī chén

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。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。春秋时对作

详细解释

适可而止

shì kě ér zhǐ

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

详细解释

虎兕出柙

hǔ sì chū xiá

虎、兕从木笼中逃出。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,主管者应负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兕:犀牛一类的野兽。柙:关兽的木笼。虎、兕

详细解释

披发左衽

pī fà zuǒ rèn

头发披散;前襟左开。指古代东方;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;也指沦为异族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。左衽:衣襟向左掩。头发披散;

详细解释

敬事后食

jìng shì hòu shí

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,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。邢昺疏:“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

详细解释

事在萧墙

shì zài xiāo qiáng

谓祸乱出自内部。事,变故;萧墙,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内乱。谓祸乱出自内部。事,变故;萧墙,宫室内当

详细解释

枉道事人

wǎng dào shì rén

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。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与讨好别人。枉:违背;道:正道;事:侍奉。原指不

详细解释

父母之邦

fù mǔ zhī bāng

指祖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祖国。指祖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

详细解释

天纵多能

tiān zòng duō néng

旧指上天使之成为杰出的人物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大宰问于子贡曰:‘夫子圣者与?何其多能也?’子贡曰:‘固天纵之将圣,又多能也。’天纵:天所放任,意思是上天所赋予。旧指上天

详细解释

礼让为国

lǐ ràng wéi guó

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力不同科

lì bù tóng kē

指人的力量有强弱,不能等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科:同一等级。指人的力量有强弱,不能等同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兄弟怡怡

xiōng dì yí yí

兄弟和悦相亲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兄弟和悦相亲貌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谓士矣。

详细解释

死而后已

sǐ ér hòu yǐ

死了以后方才停止。指一生努力奋斗;一直到死为止。奉献了一切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已:停止;完毕。死了以后方才停止。指

详细解释

伯牛之疾

bó niú zhī jí

伯牛不幸生了癞疮,那里是不治之症。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其手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,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。’伯

详细解释

杀鸡焉用牛刀

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

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

详细解释

出纳之吝

chū nà zhī lìn

亦作“出内之吝”。舍不得拿出去,出手小气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白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为人处世。亦作“出内之吝”。舍不得拿出去,出手小气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

详细解释

仁者乐山

rén zhě yào shān

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,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,象山一样稳固不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知者乐山,仁者乐山,知者动,仁者静,知者乐,仁者寿。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,不为功名利

详细解释

节用爱民

jié yòng ài mín

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道千乘之国

详细解释

一理贯之

yī lǐ guàn zhī

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门人问曰:‘何谓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贯

详细解释

无所错手足

wú suǒ cuò shǒu zú

不知如何安放手足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知如何是好。不知如何安放手足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 复制出处:春

详细解释

近悦远来

jìn yuè yuǎn lái

使邻近的人高兴;使远方的人来归附。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;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政治影响。近

详细解释

成事不说

chéng shì bù shuō

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子闻之曰:'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'邢昺疏:'事已成不可复说也。'一般

详细解释

侃侃訚訚

kǎn kǎn yín yín

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人的态度。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。语出《论语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

详细解释

居下讪上

jū xià shàn shàng

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际关系。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曰:‘有恶

详细解释

富而好礼

fù ér hào lǐ

富有而又彬彬有礼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礼:社会规范、道德准则。富有而又彬彬有礼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子曰:

详细解释

兴灭继绝

xīng miè jì jué

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 “兴灭国,继绝世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,延续下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

详细解释

表里如一

biǎo lǐ rú yī

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言

详细解释

大动干戈

dà dòng gān gē

原指进行战争。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,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干、戈:古代两种兵器。原指进行战争。

详细解释

化若偃草

huà ruò yǎn cǎo

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。形容教化之易推行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