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字成语的成语

共 1041 个成语

8字成语的成语有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】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】【上山捉虎下海擒龙】【出于水火登之衽席】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】【簸之扬之糠秕在前】【佛是金装人是衣装】【同病相怜同忧相救】【国耳忘家公尔忘私】【昆仑失火玉石俱焚】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】【耳听是虚眼见是实】【解衣衣我推食食我】【千金之堤溃于蚁壤】【人生一世草生一秋】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】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】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】【东隅已逝桑榆非晚】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】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】【降尊临卑屈高就下】【茅茨不翦采椽不斫】【贪天之功以为己力】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】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】【顺之者成逆之者败】【终身让路不枉百步】【善游者溺善骑者堕】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】【口谈道德志在穿窬】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】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】【目不忍见耳不堪闻】【江山好改秉性难移】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】【上不著天下不著地】【目不忍视耳不忍闻】【冰炭不言冷热自明】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8字成语相关成语

防民之口甚于防川

fáng mín zhī kǒu , shèn yú fáng chuān

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,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。指不让人民说话,必有大害。出自《国语・周语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

详细解释

天网恢恢疏而不漏

tiān wǎng huī huī , shū ér bù lòu

意思是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惩罚,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,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。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

详细解释

上山捉虎下海擒龙

shàng shān zhuō hǔ , xià hǎi qín lóng

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姑娘,你有甚么为难的事,只管说!慢讲‘上山捉虎,下海擒龙’,就便‘赴汤蹈

详细解释

出于水火登之衽席

chū yú shuǐ huǒ , dēng zhī rèn xí

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。出自章炳麟《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为别人解困。登:加上

详细解释

云雾之盛顷刻而讫

yún wù zhī shèng , qīng kè ér qì

云雾再大,转眼间就会散净。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。出自汉・魏朗《魏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盛:大;顷刻:一会儿;讫:完

详细解释

簸之扬之糠秕在前

bǒ zhī yáng zhī , kāng bǐ zài qián

形容自己不如别人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用于自谦。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

详细解释

佛是金装人是衣装

fó shì jīn zhuāng , rén shì yī zhuāng

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,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。比喻人内里不足,要靠外表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分

详细解释

同病相怜同忧相救

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, tóng yōu xiāng jiù

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出自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人的处境。怜:怜惜。比喻

详细解释

国耳忘家公尔忘私

guó ěr wàng jiā , gōng ěr wàng sī

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,为了公事忘了私事。形容一心为国为公。出自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

详细解释

昆仑失火玉石俱焚

kūn lún shī huǒ , yù shí jù fén

昆仑山失火,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。比喻不分好坏,同归于尽。出自《尚书・胤征》:火焱昆冈,玉石俱焚。昆仑山失火,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。比喻不分好坏

详细解释
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

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

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陈涉世家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

详细解释

耳听是虚眼见是实

ěr tīng shì xū , yǎn jiàn shì shí

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。出自京剧《串龙珠》第十场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

详细解释

解衣衣我推食食我

jiě yī yì wǒ , tuī shí sì wǒ

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。形容对人热情关怀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

详细解释

千金之堤溃于蚁壤

qiān jīn zhī dī , kuì yú yǐ rǎng

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。出自清・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・隋炀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方面

详细解释

人生一世草生一秋

rén shēng yī shì , cǎo shēng yī qiū

人活一生,草只有一个秋天。形容生命短暂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感慨。人活一生,草只

详细解释

失之东隅收之桑榆

shī zhī dōng yú , shōu zhī sāng yú

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。出自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。东隅:东方日出处,指早晨;桑、榆

详细解释

上不着天下不着地

shàng bù zháo tiān , xià bù zháo dì

比喻两头没有着落。出自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解老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比喻两头没有着落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

详细解释

癞蛤蟆想吃天鹅肉

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

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。比喻痴心妄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

详细解释

东隅已逝桑榆非晚

dōng yú yǐ shì , sāng yú fēi wǎn

早年的时光消逝,如果珍惜时光,发愤图强,晚年并不晚。出自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。东隅:指日出处,表示早年。桑榆:指日落处,表示晚年。早年的时光

详细解释

一日为师终身为父

yī rì wéi shī , zhōng shēn wéi fù

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,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书面语。对教

详细解释

失之毫厘差之千里

shī zhī háo lí , chà zhī qiān lǐ

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出自《大戴礼记・保傅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。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

详细解释

降尊临卑屈高就下

jiàng zūn lín bēi , qū gāo jiù xià

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。出自元・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可分开使用。降:降低;临:面临;卑:

详细解释

茅茨不翦采椽不斫

máo cì bù jiǎn , cǎi chuán bù zhuó

用茅草覆盖屋顶,屋顶的椽子也未加砍削。形容生活简陋俭朴。出自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五蠹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生活简陋。茅

详细解释

贪天之功以为己力

tān tiān zhī gōng , yǐ wéi jǐ lì

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。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,把功劳归于自己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: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,况贪

详细解释

只见树木不见森林

zhǐ jiàn shù mù , bù jiàn sēn lín

比喻只看到局部,看不到整体或全部。出自毛泽东《矛盾论・矛盾的特殊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只看到局部,看不到整体

详细解释

不入兽穴安得兽子

bù rù shòu xué , ān dé shòu zǐ

不进野兽窝,怎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出自《周书・李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。不进

详细解释

顺之者成逆之者败

shùn zhī zhě chéng , nì zhī zhě bài

顺从他的就能成功,违背他的定要失败。出自宋・朱熹《寄陈同甫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书面语。顺:依顺;成:成功;逆:

详细解释

终身让路不枉百步

zhōng shēn ràng lù , bù wǎng bǎi bù

一辈子给人让路,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。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朱敬则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

详细解释

善游者溺善骑者堕

shàn yóu zhě nì , shàn qí zhě duò

善于游泳的人,往往溺水而死;善于骑马的人,也往往堕马而死。比喻人对于愈熟练、熟悉的事情,愈容易疏忽致祸。出自淮南子原道训。善于游泳的人,往

详细解释

前不着村后不着店

qián bù zhāo cūn , hòu bù zhāo diàn

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。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。出自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左右无靠。

详细解释

口谈道德志在穿窬

kǒu tán dào dé , zhì zài chuān yú

嘴上在讲仁义道德,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。常用以讽刺伪君子。出自明・李贽《焚书・又与焦弱侯》: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,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。

详细解释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

qiān lǐ zhī xíng , shǐ yú zú xià

走一千里路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。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,逐步进行的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第64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走

详细解释

眼观六路耳听八方

yǎn guān liù lù , ěr tīng bā fāng

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出自清・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三回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可分开使用。六路:指上、下、四方;

详细解释

目不忍见耳不堪闻

mù bù rěn jiàn , ěr bù kān wén

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。出自清・叶燮《原诗・内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事件或局面等。堪:可。不忍心看,不忍

详细解释

江山好改秉性难移

jiāng shān hǎo gǎi , bǐng xìng nán yí

旧时俗语。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徐老仆义愤成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形容本性很

详细解释

内无怨女外无旷夫

nèi wú yuàn nǚ , wài wú kuàng fū

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,成家立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社会局面。怨女: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;

详细解释

上不著天下不著地

shàng bù zháo tiān , xià bù zháo dì

比喻两头没有著落。出自《韩非子・解老》。比喻两头没有著落。 复制出处: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“上不属天,而下不著地。”

详细解释

目不忍视耳不忍闻

mù bù rěn shì , ěr bù rěn wén

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。出自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事件或局面等。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

详细解释

冰炭不言冷热自明

bīng tàn bù yán , lěng rè zì míng

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,必然表现在行动上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沈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口语。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,必然

详细解释

顺天者存逆天者亡

shùn tiān zhě cún , nì tiān zhě wáng

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,违背天道的则灭亡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

详细解释